有一些其他的词条可能与此词条重名或近似,请参阅消歧义页面Disambig.png
权力的游戏
'"`UNIQ--finalizedvar-0--QINU`"'
AGameOfThrones.jpg
US 精装版 (2002 Bantam 第二版)
作者 乔治·R·R·马丁
翻译者 屈畅
谭光磊
国家 美国
语言 英语
系列 冰与火之歌
流派 奇幻
出版者 Bantam Books (US) & Voyager Books (UK) & 重庆出版社(CN)
发行日期 1996年8月6日
封面画 Steve Youll
媒介类别 纸本 (精装 & 简装)
有声书
电子书
页数 694 pp (US 精装),
672 pp (UK 精装),
835 pp (US 简装)
ISBN ISBN 0-553-10354-7 (US 精装),
ISBN 0-00-224584-1 (UK 精装),
ISBN 0-553-57340-3 (US 简装),
ISBN 9787536671256, (CN 旧版)
ISBN 9787229047221 (CN 新版上),
ISBN 9787229047238 (CN 新版中),
ISBN 9787229047245 (CN 新版下)
下一本 列王的纷争

《权力的游戏》A Game of Thrones是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史诗奇幻冰与火之歌系列七卷中的第一卷。于1996年8月6日首次问世。 本书被 1998年星云奖1997年世界奇幻奖所提名, 并荣获1997年的轨迹奖。 由小说中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章节所组成的中篇小说“龙之血脉”, 赢得了1997年雨果奖的最佳中篇小说奖。

权力的游戏同时作为本小说衍生产品的名字,包括权力的游戏(卡牌桌游)权力的游戏(版图桌游)权力的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权力的游戏(即时战略游戏)权力的游戏(电视剧)等。

剧情简介

《权力的游戏》中的故事发生在类似中世纪欧洲维斯特洛大陆上的七大王国中。在维斯特洛,四季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持续几年,甚至数十年。

在小说故事发生之前的15年,七大国王卷入了一场被称为“劳勃叛乱”和“篡夺者战争”的内战雷加·坦格利安王子诱拐了莱安娜·史塔克, 因而激怒了她的家人和已经与她订婚的劳勃·拜拉席恩 (这场战争以他命名)。当她的父亲和她的大哥,要求她的安全返回时,“疯王” 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处决了他们。她的二哥, 艾德, 加入了与他儿时一同在琼恩·艾林膝下当养子的好友劳勃·拜拉席恩的队伍,举起反旗向坦格利安王朝的统治发起挑战, 并通过一系列政治联姻以联合徒利家族艾林家族 (艾德公爵与凯特琳·徒利以及琼恩·艾林莱沙·徒利)。尽管强大的提利尔家族依旧支持铁王座, 但是由于国王之前对于他们家族的冒犯,兰尼斯特家族马泰尔家族都按兵不动。战事在三叉戟河之战时达到高潮,在战斗中,雷加王子被劳勃·拜拉席恩击杀。这时兰尼斯特终于同意支持伊里斯国王,但最终却背叛了他,导致了君临沦陷。 御林铁卫詹姆·兰尼斯特杀死了伊里斯国王,兰尼斯特家族转而效忠劳勃。提利尔们和其他支持国王的家族在劳勃称王的时候投降了。但不幸的是,莱安娜·史塔克在战争中似乎是因病去世了,而劳勃·拜拉席恩娶了瑟曦·兰尼斯特以巩固与兰尼斯特的联盟。尽管劳勃胜利了, 疯王最小的儿子韦赛里斯和小女儿丹妮莉丝依然被剩下的忠臣安全地送到了狭海的对岸。由于道朗亲王的妹妹,伊莉亚·马泰尔 (雷加王子的妻子) 和她年幼的孩子在君临沦陷时被兰尼斯特军队杀死,在战争之后马泰尔家族选择保持独立。

六年之后,劳勃国王镇压了一场由铁群岛的巴隆·葛雷乔伊大人挑起的叛乱。巴隆的两个大儿子被杀,他的小儿子席恩作为人质被送给艾德·史塔克收养。

剧情总结

详情请阅读:章节总览

《权力的游戏》 共有3条主要的故事线互相交错。小说故事开始于298AC(伊耿登陆)并持续数月,有可能进入了AC299年的早期。

在七大王国

临冬城城主与北境公爵,艾德·史塔克, 处决了一名背叛了誓言并当了逃兵的守夜人。他的儿子罗柏布兰, 他的私生子琼恩·雪诺, 和他的养子席恩·葛雷乔伊均观看了处决。在处决之后,罗柏发现了一只被鹿(拜拉席恩家族的家徽)用角捅死的冰原狼 (史塔克家族的家徽), 还有五只刚刚出生的小狼。罗柏和他的兄弟们希望能养这些狼,艾德同意了,不过必须得亲自喂养他们而不是交给仆人。五只狼中每一只都代表史塔克家族嫡出的孩子:罗柏命名他的狼叫灰风,布兰叫他的狼夏天,同时艾德的女儿珊莎艾莉亚分别叫她们的狼淑女娜梅莉亚。艾德最小的儿子,三岁的瑞肯, 叫他的狼毛毛狗。 出乎意料的是,琼恩找到了单独在一旁的第六只狼:一只有白化病的小狼,有着白色的皮毛与红色的眼睛。琼恩为他自己认养了这只狼,白灵

劳勃·拜拉席恩国王,同他的御前会议以及他的家臣一起来到了临冬城,包括他的妻子——兰尼斯特家族的王后瑟曦,以及他的孩子们: 乔佛里弥赛菈托曼。皇后的双胞胎哥哥,御林铁卫,詹姆·兰尼斯特爵士,还有他们的弟弟,小恶魔,提利昂 (由于他的身材矮小所以这么叫他), 也同队而来。劳勃要求艾德当他的 御前首相,代替刚刚去世前任首相琼恩·艾林。 艾德同意了,并与他的女儿珊莎和艾莉亚一同南下,离开了凯特琳,罗柏,布兰 (正因为从窗户上摔下来而昏迷不醒) 和瑞肯。琼恩·雪诺选择北上长城去加入守夜人,提利昂也同他一起去了,渴望亲眼目睹长城这个奇观。

凯特琳·史塔克从她的妹妹,莱沙·艾林 (琼恩·艾林大人的遗孀)处了解到是兰尼斯特谋杀了琼恩·艾林。这时一场对布兰,但是被冰原狼夏天阻止而未遂的谋杀让凯特琳意识到,布兰肯定看到了什么东西才被故意推出窗外的,这场谋杀是为了掩盖这个事实。所以她走海路前往君临城,从她儿时同伴“小指头”培提尔·贝里席了解到,试图谋害布兰的刺客所用的匕首,最后被见到的时候是在提利昂·兰尼斯特手里。在返回的路上, 凯特琳和罗德利克爵士碰巧在旅店里碰到了提利昂(他正在从长城返回),并把他抓到了莱沙夫人所在的鹰巢城,在那,莱沙准备审判他。不过,提利昂选择了比武审判,而他的代理骑士雇佣兵波隆,为他赢得了自由。

在王国首都君临,艾德调查琼恩之死的时候了解到,琼恩·艾林和劳勃国王的弟弟史坦尼斯·拜拉席恩,已经发现了国王的三个儿子其实是瑟曦皇后与她的哥哥,詹姆乱伦的产物。无视劳勃的另一个弟弟蓝礼的将瑟曦立刻关押的建议,艾德坚持仁慈地给瑟曦一个逃走的机会。但是劳勃国王在一次狩猎时的意外身亡,瑟曦的大儿子乔佛里在艾德有机会将王位传给史坦尼斯,劳勃真正的继承人,之前称王。当艾德试图对抗他的时候,遭到小指头背叛了而被逮捕。艾德不情愿的假装同意承认自己叛国,以换取珊莎和艾莉亚的安全,和被放逐到长城的机会。但是乔佛里却残忍的将他处决了。同时珊莎被看管了起来,而艾莉亚在一名守夜人招募官尤伦的帮助下逃脱了。

一场内战,后被称之为五王之战,爆发了。罗柏·史塔克率军进驻奔流城,以支援在凯特琳抓走提利昂后遭到 泰温·兰尼斯特公爵军队进攻的霍斯特·徒利公爵。徒利家族的要塞,奔流城,被詹姆·兰尼斯特的部队围攻,同时泰温公爵的大军在三叉戟河南岸驻守,以防止罗柏进军。出人意料的是,罗柏通过政治联姻赢得了佛雷家族的支持。这使得他在他的封臣卢斯·波顿的步兵攻击三叉戟河的时候可以分出骑兵横渡绿叉河。 泰温公爵和后来加入的提利昂(他得到了谷地高山氏族的支援),打败了史塔克步兵之后,才发现已经中了罗柏的计了。在奔流城外,罗柏军队的出其不意的袭击并捕获了詹姆·兰尼斯特,在呓语森林大败兰尼斯特军队。之后泰温很快撤退回了赫伦堡,并要求提利昂前往君临协助乔佛里国王

蓝礼·拜拉席恩从君临向南逃往强大的提利尔家族城堡,高庭。在那儿他宣布自己为维斯特洛之王,成为五王之战中第二个王。罗柏·史塔克向所有史塔克和徒利封臣宣布自己是北境之王的时候,成为了第三个王。

在长城上

长城之外,3个守夜人在被大屠杀的野人尸体中蹒跚而行。威玛·罗伊斯爵士被迫面对几个传说中“异鬼”。他与其中一个战斗,但被杀害了。另一个人,威尔,在检查罗伊斯的尸体时,尸体突然活了过来并把他掐死了。第三个人,盖瑞,被他所见吓坏了,因而逃往了长城以南。后在第一章被艾德·史塔克以叛逃者处决。

在父亲离开前往君临之后,琼恩·雪诺选择加入守夜人,并与班扬·史塔克叔叔,守夜人首席游骑兵,一同前去了北方。在长城,琼恩发现守夜人有着一大堆麻烦。一个新的塞外之王,逃叛的守夜人弟兄,曼斯·雷德已经在北方开始联合各个野人部族。他还发现守夜人力量已经非常薄弱了,只有将近一千人的数量来守卫三百多里长的长城,而且还大都是来自地牢或者刑场上的罪犯。在琼恩到来后不久,班扬就在长城外巡逻时失踪了

琼恩和许多新加入年轻人被他们的教头,艾里沙·索恩,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训练着。但是琼恩策划他们一起对付他。因此琼恩赢得了山姆威尔·塔利,一个来自河湾地孱弱但聪慧的男孩,以及伊蒙学士的友谊。琼恩了解到伊蒙其实是来自坦格利安家族的,是疯王伊利斯的舅公,还是整个维斯特洛年龄最大的人。

守夜人军团的总司令,杰奥·莫尔蒙,被一具突然复活的尸体袭击。琼恩火烧尸鬼,救了莫尔蒙的性命。莫尔蒙决定率领守夜人部队越墙北上去试探曼斯·雷德的军力。尽管父亲的去世让琼恩决心动摇,但是他毅然决然地坚守守夜人的岗位。

在东方大陆

在东方的自由城邦潘托斯伊利里欧·摩帕提斯总督和被放逐的韦赛里斯·坦格利安王子,一同策划将韦赛里斯的十三岁的妹妹,丹妮莉丝嫁给多斯拉克卓戈卡奥。韦赛里斯计划用卓戈部族的四万骑兵来反攻被篡位者劳勃·拜拉席恩所夺取的家园。伊利里欧送了三个化石龙蛋作为结婚礼物。令人意外的是,丹妮莉丝和卓戈在他们穿越多斯拉克海的时候日久生情,并且丹尼莉丝还怀上一个儿子,为纪念她死去的哥哥命名雷戈乔拉·莫尔蒙爵士,守夜人军团总司令之子,一名来自维斯特洛,因为贩奴而被放逐的骑士,成为了韦赛里斯的有关七大王国的顾问。

由于韦赛里斯对于迟迟等不到卓戈出兵进攻维斯特洛感到很愤怒,因此在一次醉酒闹事中严重侮辱了卓戈。所以卓戈决定给他用熔化的黄金给他打造一定皇冠——这毫无疑问杀死了他。丹妮莉丝于是承担了夺回铁王座的责任。但是卓戈对于他生命中的月亮的态度与他对于乞丐王的态度一样顽固。不过在一个受到劳勃国王指使的维斯特洛刺客差点将她和他们的未出生的孩子杀死,狂怒的卓戈终于决定进攻维斯特洛。然而,在劫掠和平的拉札林人的时候,卓戈不慎受伤了,而且伤口开始腐烂。由于巫女弥丽·马兹·笃尔的阴谋,丹妮莉丝同时失去了卓戈和她未出生的儿子,后来巫女在卓戈的葬礼上被烧死。丹妮莉丝发现之前的那些龙蛋其实是活的,在焚烧巫女的时候她把这些蛋放在烈焰上。难以置信的是,这些蛋孵化了,于是"风暴降生"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成为这三只在一百六十年来第一次出现的的母亲。

视点(POV)角色

载入中...

本系列所有小说都用的是POV系统,每一章节都用第三人称专注于一个角色。因此, 每卷的章节都是像这样的: “布兰”, “艾德”, “凯特琳”, “艾德”, “提利昂”, “凯特琳” 等, 故事在这些主要人物中互相转换。

《权力的游戏》的故事是通过八个POV角色和一个一次性的序章POV所讲述的.

章节一览

  1. 序章
  2. 布兰 I
  3. 凯特琳 I
  4. 丹妮莉丝 I
  5. 艾德 I
  6. 琼恩 I
  7. 凯特琳 II
  8. 艾莉亚 I
  9. 布兰 II
  10. 提利昂 I
  11. 琼恩 II
  12. 丹妮莉丝 II
  13. 艾德 II
  14. 提利昂 II
  15. 凯特琳 III
  16. 珊莎 I
  17. 艾德 III
  18. 布兰 III
  19. 凯特琳 IV
  20. 琼恩 III
  21. 艾德 IV
  22. 提利昂 III
  23. 艾莉亚 II
  24. 丹妮莉丝 III
  25. 布兰 IV
  26. 艾德 V
  27. 琼恩 IV
  28. 艾德 VI
  29. 凯特琳 V
  30. 珊莎 II
  31. 艾德 VII
  32. 提利昂 IV
  33. 提利昂 IV
  34. 艾莉亚 III
  35. 艾德 VIII
  36. 凯特琳 VI
  37. 艾德 IX
  38. 丹妮莉丝 IV
  39. 布兰 V
  40. 提利昂 V
  41. 艾德 X
  42. 凯特琳 VII
  43. 琼恩 V
  44. 提利昂 VI
  45. 艾德 XI
  46. 珊莎 III
  47. 艾德 XII
  48. 丹妮莉丝 V
  49. 艾德 XIII
  50. 琼恩 VI
  51. 艾德 XIV
  52. 艾莉亚 IV
  53. 珊莎 IV
  54. 琼恩 VII
  55. 布兰 VI
  56. 丹妮莉丝 VI
  57. 凯特琳 VIII
  58. 提利昂 VII
  59. 珊莎 V
  60. 艾德 XV
  61. 凯特琳 IX
  62. 琼恩 VIII
  63. 丹妮莉丝 VII
  64. 提利昂 VIII
  65. 凯特琳 X
  66. 丹妮莉丝 VIII
  67. 艾莉亚 V
  68. 布兰 VII
  69. 珊莎 VI
  70. 丹妮莉丝 IX
  71. 提利昂 IX
  72. 琼恩 IX
  73. 凯特琳 XI
  74. 丹妮莉丝 X

典故/参考的其他作品

"Dark Gods of Kor-Yuban"是一部马丁试图创作却并未发表的幻想小说之一。这部短篇小说有两位英雄角色,被放逐的'拉格的拉赫洛王子'与他那狂暴又趾高气扬的同伴'傲慢的亚尔吉拉'。在未完成的续集中,亚尔吉拉与巴伦合作屠杀了曾经杀害巴伦祖父,无畏的巴利斯坦,的翼恶魔。这些名字大多都在《权力的游戏》中再次出现:拉赫洛是在东部备受敬仰的红神(虽然在《列王的纷争》之前并未直接说明);傲慢的亚尔吉拉是坦格利安家族推翻的最后一位风暴国王;多斯拉克王国化身为东部平原的多斯拉克骑手再次出现;同时,无畏的巴利斯坦被重塑成了御林铁卫巴利斯坦.赛尔弥。在 Dreamsongs: A Retrospective 中,马丁通过论文'The Heirs of Turtle Castle'讲述了这些角色和他们名称的来历。

版本

其他语言版本


文学意义与批评

获奖与提名

  • 轨迹奖 - 最佳奇幻小说(获奖) - (1997)
  • 世界奇幻奖 - 最佳小说(提名) - (1997)
  • 雨果奖 - 最佳中篇小说 《龙之血脉》 (获奖) - (1997)
  • 星云奖 - 最佳小说 (提名) - (1997)
  • 西班牙奇幻小说奖 - 最佳外语小说(获奖) - (2003)

引用与注释

参考:部分内容来自于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