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斑马的鸠格斯奈人

鸠格斯奈人Jogos Nhai是一群生活在厄斯索斯大陆的人。他们所居住的鸠格斯奈平原位于夷地以北,在萎海的正北方。[1]

文化

鸠格斯奈人是游牧民族,对海洋和船只没有兴趣。他们是马背上的勇士,居住在类似蒙古包的帐篷里。他们是一个骄傲、好战的种族,视自由高于一切,永远不满足于长期停留在一个地方。[2]他们的部落比多斯拉克卡拉萨规模小,称为“落”,大多数靠血缘维系,领导战争、战斗和掠袭的头目叫做贾哈,而负责祷告、治疗、审判等内务的头目是一名月咏者。所有的贾哈都需要接受贾哈塔的统领。

鸠格斯奈人的相貌在维斯特洛人看来十分丑陋,和多斯拉克人相比矮了一个头,体型矮胖,头大脸小,皮肤蜡黄。无论男女的头颅都向上形成尖角,这是由于两岁时开始绑脸的习俗。[2]鸠格斯奈男人会把头发剃光,只在头顶正中留一条发辫,女人也剃光头,据说还会把私处的毛发也全剃掉。[2]

鸠格斯奈人的坐骑比多斯拉克人的烈马良驹要小,骑的是吃苦耐劳的杂交斑马,由普通马匹和夷地南部及雷岛上某种像马一样的奇怪动物交配而生。[2]这种斑马生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脾气很差,但以耐力闻名,可靠杂草和恶魔草存活好几个月,并能在无水无饲料的条件下长途跋涉。[3]

宗教

鸠格斯奈人大多信奉月咏者宗教。鸠格斯奈的神灵禁止民族内部自相残杀,年轻男性会骑乘出外去别的“落”偷山羊、狗和斑马,他们的姐妹会去勾引丈夫回来,但这是平原诸神赐福的仪式,其过程不会流血。[2]鸠格斯奈人中,贾哈通常由男人担任,月咏者由女人担任,但也有女性贾哈和男性月咏者。外人很难区别,因选择成为战士的女孩其穿着及生活方式都会男性化,而想成为月咏者的男孩也必须像女人一样打扮和生活。[2]

历史

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鸠格斯奈人与所有的邻邦开战。东北面的尼盖尔王国被他们打得只剩一座城市尼芙[2]传说他们的贾哈塔——“斜眼”格合查杀死了的杰戈温国度最后的石巨人[2]大沙海形成之前,他们与英雄海尔科隆后裔建立的海尔科隆后裔国开战,死伤无数。鸠格斯奈人往河流与水井里投毒,烧毁城镇,并掠走数千人做奴隶;而海尔科隆后裔同样祭献了无数斑马骑手给他们信奉的黑暗神祗。这一敌对状态一直延续至今,曾经有十余位贾哈塔兵进钢之路,然而所有进攻都在卡亚卡亚纳亚的城墙下被粉碎。尽管如此,月咏者们还是咏颂着光荣的那一日,届时鸠格斯奈人将战胜海尔科隆后裔,越过骸骨山脉,占领远处肥沃的土地。[2]

黄金王朝时期

即使是伟大的夷地帝国也无法免于战事,两千年来,北方的鸠格斯奈人捣毁了十几座夷地城市和上百个市镇,毁于其手的农场和农田更不可计数。帝国的将军和三位天子曾组织过多次北进,试图将鸠格斯奈人制服,但大多数都没有好的结果,鸠格斯奈人早在“王师”到来前就逃之夭夭,再故技重施。[2]猩红朝第四十二代天子罗汉登基后,在其漫长统治期内曾三度发兵征讨平原,每次都无果而终。罗汉驾崩后,他年轻英勇的儿子罗宝决心一劳永逸地歼灭威胁天朝的牧民。他的军队据说多达三十万人,不为鸠格斯奈人的贡金、人质、宣誓臣服所动,以消灭鸠格斯奈种族为唯一目的。他在初期取得了节节胜利,一路烧杀犹如镰刀收割。面对如此众多的敌人,鸠格斯奈人使用惯用的策略——藏匿起来。罗宝则将自己的大军分成十三个纵队,沿各个方向进军,让鸠格斯奈人无处藏身。这一次,鸠格斯奈人真正感受到了种族灭亡的危险。他们空前的团结起来,所有的部落都听从一个叫做赞轧的女贾哈塔领导。固然罗宝的勇气和武艺无人可及,但赞轧的狡诈诡谲也无出其右者。她杀死斥候,断粮断水,将十三股部队一一引入陷阱,分别击破。最终罗宝也丧身于赞轧之手,他的头颅成为了赞轧的杯子,之后的每个贾哈塔都用这个杯子喝斑马奶。[2]

瓦雷利亚帝国时期

瓦雷利亚统治时期,一群鸠格斯奈的月咏者奴隶祭祀曾经预测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方位,后来奴隶们在那里建立了布拉佛斯。至今布拉佛斯的月咏者信徒仍然为数众多。[4]

引用与注释

  1. 冰与火之歌官方地图集,the known world。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骸骨山脉及其以东,鸠格斯奈平原。
  3. 列王的纷争章节 40,丹妮莉丝。
  4. 冰与火之歌的世界,自由贸易城邦,布拉佛斯。